在AI时代,我们究竟应为海外华裔孩子投资怎样的中文能力?

向心力海外文化使者中文项目负责人 王晔

 

作为一名多年专注并从事海外华裔中文教育的一线老师与人生教练,我的常规工作便是与孩子、家长和教育者们一同探索:在这个快速变迁的世界里,什么是真正核心语言文化能力。当AI能处理绝大多数信息与语言任务时,我们坚持中文教育的核心,不应是焦虑地灌输知识,而是转向内在的唤醒与赋能——唤醒孩子内在的潜能,赋能他们驾驭未来的核心能力。

那么,什么才是AI无法替代、且能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中文能力?答案,藏在三个更深层的维度里:

第一项投资:转向内在的“感知与联结力”


这远不止于学习文化知识,而是通过中文这门语言的学习,培养孩子感知自我与他人、并与更广阔的文化系统建立深度联结的能力。

  • 从“学习文化知识”到“在文化中感知与觉察”:我们不只是告诉孩子中秋的习俗,而是创造一个全家参与的“中秋共同学习与交流互动的项目”。我们并非单纯讲解劳动节的由来,而是通过对比中西文化中这个节日的形成背景,引导孩子分析、讨论并理解其背后的社会与人文动因。在此过程中,我们鼓励他们觉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(兴奋、怀念或其它复杂的情绪),感知节日习俗与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情感与温度。此刻,中文便成为了他们感知生活深度的工具。

  • 从“语言输出”到“情感联结”:当孩子表达出错时,我们选择先看到并肯定他敢于表达的勇气,而非急于纠正错误;我们选择深度的互动与启发思考,而非追求死记硬背或完美的朗读。在课堂上,我们借三文鱼的《寻根》之旅,探讨非洲草原上“动物大迁徙”与人类“寻根”行为的关联;在课后,我们鼓励孩子采访家人,了解家族的移民经历与挑战,并通过制作家族移民地图来探索自己“寻根”的轨迹。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灵场域,让中文成为亲子间传递理解、尊重与爱的桥梁。这份深层的情感联结,正是自信与归属感的真正源泉。

这项投资的回报是:一个情感丰沛、善于共情,并能与他人和世界建立健康联结的孩子。


第二项投资:跨越文化的“思维转念与整合力”


作为教练,我深信“转换视角、转念与共创”的力量。中文教育最宝贵的机遇之一,便是培养孩子在面对不同文化情境时,能够灵活转换视角、整合资源、创造新解决方案的能力。

  • 从“非此即彼”到“兼容并包”的思维框架:我们引导孩子展开“思维实验”:若将“坐井观天”“猴子捞月”等经典寓言,与当代“敏捷迭代”的思维方式相融合,会催生怎样全新的问题视角与解决路径?我们鼓励孩子从“井边苔藓”、“天空”等他们自主选择的观察视角出发,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对话;通过与伙伴合作、运用道具重新演绎故事,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解,并以此为基础分析“猴子捞月”的行为,探讨更多可能的看待与解决问题的方案。这一过程,正是锻炼他们在多元价值中保持开放、实现整合的高阶心智。

  • 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创造”的视角转换:我们鼓励孩子担任“家庭或社区的文化使者”,以中英双语为身边人提供文化指引,在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,甚至亲身参与非遗手工艺的体验与传播。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,而是主动的创造者与整合者,将所学转化为真实的影响力。

这项投资的回报是:一个视角多元、思维灵活,能在复杂世界中看到更多可能性的桥梁型人才。


第三项投资:构建自我的“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力”


在全人教学理念中,更高阶的中文教学常常会涉及教育的深层意义。通过课程涉及,我们尝试帮助每位学生回应“我是谁”与我将走向何方”的生命命题。对海外华裔而言,中文正是拼合完整自我身份图景中最关键的那个环节。

  • 从“文化符号”到“生命故事”的认同构建:我们通过《梅咪要上学》、《熊猫快餐连锁店》、《华人摄影师李扬国》等真实人物故事,带领学生走进海外华人的生命历程——理解他们如何在异乡扎根、生活、创业、面对挑战,又如何回馈社区、发出自己的声音。这些叙事像一面面镜子,让孩子看见自己的经历原是更大图景中的一部分,从而在共鸣中建立起坚实的身份认同与内在力量

  • 从“外部标准”到“内在价值”的选择能力:我们引导孩子亲手制作“我的身份拼图”,通过观察课堂互动分享个人经历,看见自己与他人价值观的多样与丰富,也能看见彼此的心有灵犀与同频。在这一过程中,他们不仅更全面地认识自己,也学会理解社群中不同个体的独特价值和共同体中存在的一致性。我们不做教条的灌输,而是陪伴他们觉察自我、辨别价值,最终学会基于清晰的自我认知,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

这项投资的回报是:一个内心安定、自我认知清晰,并能在复杂世界中做出清醒价值判断的独立的人。

如何实践?共建一个支持性的“成长生态系统”

要将全人发展与知行合一理念落地,就需要我们共同构建一个滋养生命的“成长生态系统”。在这个系统中,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,共同助力孩子们的自然生长。

☀️ 您,是孩子的“阳光与水”

您所营造的家庭氛围,是孩子学习中文最直接的“微气候”,带来无限的阳光与水。在这样的气候中,您就是一位积极的“见证者”与好奇的“守护者”。

  • 如同阳光提供能量,您的鼓励、欣赏与无条件的爱,是孩子敢于尝试、试错,并乐于表达的全部能量来源。一句“我注意到你今天主动用中文点餐了,谢谢你不仅为全家节省了时间,还能积极当起了小当家!”所散发的温暖,远比“这个词不能这样说,应该这样用!”的纠错与指正更能催生成长。

  • 如同水滋养生命,您创造的轻松、安全又有归属感的心理环境,允许孩子大胆想象与好奇。在这里,中文不是必须完美的表演,而是可以磕绊、可以中英夹杂的真实沟通。“今天中文课你有什么新发现?你跟哪位同学有相同的想法?为什么你会有这些有意思的想象?你想给班级带来什么?”这些交心的好问题,正是您守护过程中,能给予孩子们最宝贵的内驱力与心理安全感。

🌱 我们是孩子的“土壤与养料”

在我们的课堂与“向心力”中文学习社群里,中文是媒介,探索、觉察与成长才是核心。我们致力于成为那片肥沃、开放的“土壤”,通过强有力的问题、真实的生活项目,创造一个安全且富有挑战的空间,唤醒孩子内在的求知欲,赋能他们去整合知识、勇敢行动,走向知行合一。

  • 作为土壤,我们将提供适当且丰富的养分——将语言与文化转化为孩子感兴趣的真实项目、生动的故事和开放的探讨。我们构建一个结构良好又充满空隙的环境,通过丰富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和用心的课后任务设计,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内驱力生长空间,在提供自主性、胜任感和归属感的空间,让知识的根系能自由呼吸、深扎。

  • 作为养料,我们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与教练式的教学引导,为每一次探索提供支持。我们不是向上“填鸭”的农夫,而是向下“铺路”的伙伴,尽心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,接触到他们成长所需的“矿物质”——中文之美、之用、之趣。

🌿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“小树”

孩子,才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真正的“生长主体”。我们无法代替一棵树去生长。

  • 他们是一棵棵独一无二的小树,拥有自己的生长节奏与生命形态。有的先长高,有的先长壮,有的花期不同,有的果实各异。

  • 我们的信任与放手,是为他们留出不可或缺的“生长空间”。当他们用中文进行创作、沟通和思考时,便如同小树在进行光合作用,我们所投资的感知与联结力、思维转念与整合力、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力,就在阳光、水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,悄然生长,最终内化为他们生命的年轮。

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🍃

邀您,加入这片我们共同守护的“成长花园”

亲爱的家长和孩子们,海外中文教育在AI时代的转变,始于我们角色的微小转变。

在“向心力”这个有温度的社群里,我们正实践着这样一种生态式的成长。在这里,我们不再焦虑地“拔苗助长”,而是怀着敬畏之心,共同营造一个阳光普照(家庭)、土壤肥沃(社群)、小树茁壮(孩子) 的生态系统。

多年来,我们提供的体系化中文教育服务所致力于的目标一直清晰且坚定:


我们并非要培育一片整齐划一的“林场”,而是陪伴每一棵独一无二的小树,找到他自己的生命姿态,赋能一个:

内心有根,懂得感知与联结;眼中有光,善于转念与整合;向阳而生,能够清醒选择并勇敢创造的,完整的人。

【欢迎加入我们,一起陪伴成长】

  • 课程适合 7-15 岁海外华裔孩子及家庭

  • 混龄小班教学 · 个性化关注

您与孩子将获得:

内驱力激发 · 滋养亲子情

专业能力测评引路 · 阶梯稳步进

融多元视角体验 · 重真实践行

因材施教个性化支持,跨龄共学乐

扫码咨询,预约ACTFL中文语言能力测试

以ACTFL外语能力指标为评测与教学效果依据

2025年10月18日下午,向心力海外文化使者项目主创老师,在WAFLT (华州外语教学学会)秋季年会中与多元语言文化的一线老师分享了以“Coaching for Connection: Building Identity, Agency, and Belong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”为主题的语言文化教学理念与实践心得

斯波坎谷(Spokane in WA)的强风,是阻力,更是动力。王老师及友人见证风车阵的壮阔,深悟人生亦当如此:御风而行,将生命的咆哮,转化为前进的能量。感恩自然的教诲与同行的智慧。

王晔老师带着教练式教学主题参与2025年WAFLT (华州外语教学学会) 秋季年会分享现场

晴雨交替,方见彩虹。与懂你的人,共享生命中最奇幻的风景。感恩这突如其来的馈赠,它提醒我们:所有变化,皆是礼赞。

Next
Next

当情绪被真正看见,改变才开始真正发生|情绪智慧工作坊纪实